欧美追加制裁俄罗斯出现转折
发布时间:2014-08-09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美国以俄罗斯应对马航MH17事件负责为由,近日宣布第三次追加对俄经济制裁,而此前的一次追加制裁,也仅是一周前的事。在如此短的间隔里追加制裁,“政治标示”的意味要明显大于追求制裁经济效果本身:前一次追加系MH 17事件之前所作,是针对俄在东乌行为的惩罚;后一次则直接针对俄“应对MH17事件负责”本身,这才是美国想表达的政治态度。
MH17事件在经济制裁层面上最直接的后果,是令原先因担心经济利益受损而对制裁意兴阑珊、勉强跟进的欧洲,在制裁意愿和态度上变得更积极主动。MH17事件后,欧盟从总体上对俄罗斯的态度的确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几何时,担心欧洲自身会因制裁而受到经济损失,是欧洲谈论对俄制裁话题的主基调,尤其在能源供应和金融资产合作方面。为此,主张“从长计议”的法、德、意和北欧各国占了上风,而主张“从快从重”的波罗的海及东欧国家则曲高和寡。如今形势为之一变,“从缓派”荷兰因M H 17上本国公民最多,转而变成了“从严派”;向来事不关己、永久中立国瑞典也板起了脸孔;英国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严厉态度获得更多共鸣;坚持履行对俄两栖攻击舰合同的法国受到奚落。更微妙的是,一向是“从缓派”主心骨的德国,如今态度出现分化,默克尔虽继续主张“从长计议”,但腔调已明显降低,外长施泰因迈尔则在27日转而支持对俄实施全面经济制裁,前提是“后果必须由整个欧盟来负”。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追加制裁的“黑名单”里分别增加15名个人和18个实体,从而使两者扩容至87人和20个实体。其中被追加制裁个人中,将会出现俄国家安全局负责人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和负责对外情报局的前总理弗拉德科夫等更多普京核心亲信的名字,而制裁实体中则会包括一些关乎俄经济命脉企业的名字,如能源公司Rosneft和Novatek等。
很显然,新一轮追加制裁最明显的变化,是开始触及俄罗斯经济的“主发动机”——— 能源领域。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俄经济“主发动机”变得不再那么强劲,去年GDP增速只有1.3%。针对此,普京原本雄心勃勃,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和追加投资,重新焕发“主发动机”的活力,就在第二、第三次追加制裁出台前夕,R osneft还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市场拓展计划,如今这一计划即便不成为泡影,也势必大受影响。
追加制裁对俄海外能源市场的影响恐将是深远的。尽管易受国际形势变化和突发事件影响而出现波动,但总的来说,近期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大体平稳,主要消费国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简单地说,就是“可以买俄罗斯能源,也可以不买”,而俄罗斯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还要额外负担普京“强军梦”、追加社会福利和支付“克里米亚红包”的巨额开销,石油天然气却是“非大卖不可”的。如此一来,欧洲这个最大的“刚需”目标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但M H 17事件似乎正进一步迫使欧洲下决心追求能源多元化,哪怕为此需付出更多代价。M H 17事件爆发后,不仅原本犹犹豫豫的西欧、南欧各国,开始更深入、更频繁探讨能源替代问题,就连100%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直到今天也是“从缓派”最坚定成员的保加利亚,近日也开始频频讨论起“能源来源多元化”方案来。如果说,中国等潜在的其它市场,或许可以在量能上弥补欧洲的窟窿,但“选择题”无论如何替代不了“必答题”的稳定性。